時光檔案 | 廣州外理回憶錄
廣州外理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
1962年2月1日,廣州地區第一家理貨公司——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黃埔分公司宣布誕生了!公司初期主業生產僅以黃埔港為經營范圍,擁有職工70多人。
建司合照
早期理貨畫面
文革時期,理貨公司經歷過撤并階段,理貨人員掛靠到黃埔港第一裝卸大隊,繼續運行理貨業務。1970年5月,港口倉庫、理貨成立倉庫理貨營,兼管倉庫堆場和理貨業務。
早期理貨畫面
早期的碼頭場景
1972年3月11日,理貨公司恢復成立。隨著后期新港碼頭、集裝箱碼頭的投產,理貨業務范圍不斷擴展,駐港理貨站相應成立。1980年9月,黃埔理貨站和新港理貨站成立,1984年12月,集裝箱理貨站成立。1988年,為開展多種經營,設立埔達貨物運輸服務部。
黃埔理貨站的成立
1978年日本貨物檢數協會到訪黃埔外理分公司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抵港外輪日益增多,黃埔理貨分公司的業務量不斷擴大,不僅代表船方理貨,也接受貨方和各委托方的理貨要求,理貨在港口行業中的信譽和地位越來越高。
早期理貨組長
1974年11月2日,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廣州分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了廣州地區第二家理貨企業。早期,廣州理貨公司具有員工180多人,設有河南、芳村、黃沙、集裝箱4個理貨隊,業務范圍涉及當時廣州港務局轄區內的各大小碼頭和錨地,后期還增設了新風理貨隊,專門負責新風碼頭的理貨業務。
集裝箱理貨隊副隊長聘任書
1990年1月1日,根據新的廣州港務局要求,原黃埔、廣州兩家理貨公司合并,組建新的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廣州分公司,職工總數達580多人,公司總部設在黃埔,對外設立5個業務機構,分別為:廣州辦事處、黃埔理貨站、新港理貨站、集裝箱理貨站,以及埔達貨物運輸服務部(該部于2003年注銷)。從此,廣州外理進入了全新的發展軌道!
1992年7月28日,我司駐番禺蓮花山港辦事處正式掛牌開業,公司外圍業務開拓取得新突破。
番禺蓮花山港
1995年1月,公司成功開發了內外計算機通訊系統和經理室理貨信息查詢系統,并與各理貨站實現了電腦聯網,這標志著公司開始走進電腦化辦公時代。
電腦辦公場景
1995年9月12日,為適應廣東省番禺市南沙口岸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司與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港口開發公司、中外理總公司三方簽訂協議,組建了中國外輪理貨廣州南沙有限公司。
中國外輪理貨廣州南沙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8日,我司與總公司、深圳外運公司合資組建的深圳市外輪理貨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深圳市港務局隨后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深圳外理公司為深圳市口岸體制改革的成果,它是第一家經交通部批準在一個港區設立的第二家、按公司法相關規定組建的理貨公司。深圳外理的成立,使我司在華南地區的行業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深圳外理的成立
根據廣州港內港生產布局、機構調整的精神,原芳村、河南兩個港務公司合并為新的河南港務公司,1998年7月1日,為規范理貨站的管理,我司原河芳理貨站更名為河南理貨站。
隨著新沙港區的發展,新沙碼頭船舶貨運量和集裝箱貨流量日益增大,為適應碼頭現場生產作業的需要,1999年8月10日,經廣州港務局同意,公司在新沙港區設立了廣州外理分公司新沙理貨站。
新沙理貨站揭牌成立
為加強現場管理,合理使用勞動力,結合理貨體制改革的需要,公司決定對基層實行分片管理,對部分理貨站進行了結構調整。2003年1月1日,原河南理貨站與新風理貨站合并為廣州理貨站,原新港理貨站與集裝箱理貨站合并為新的新港理貨站。
新的新港理貨站
2003年12月18日,由我司與中外理總公司、東莞市虎門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三方合資組建的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東莞分公司正式掛牌營業。東莞外理是我司第三家合資理貨公司,它的成立進一步奠定了廣州外理在華南地區理貨行業的龍頭地位。
東莞外理成立
為配合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工程的建成并簡易投產,2004年9月1日,公司在廣州港南沙港區設立的南沙理貨站正式啟動運作。
南沙理貨站正式啟動運作
2006年11月13日,正值廣州港南沙二期項目即將投產之際,公司召開南沙二期理貨項目籌備工作動員大會。隨后南沙站全面負責南沙二期理貨業務。
2007年10月8日上午,由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共同組建的廣州外輪理貨有限公司在機關隆重舉行成立慶典暨揭牌儀式,標志著廣州外理成功改制,實現了公司歷史上的一次新跨越。
隨著公司改制完成,各基層理貨站更名為理貨經營部,公司主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2008年4月24日,經過專業人員一年時間的研究開發,件雜貨理貨系統通過公司的評審驗收,轉入推廣應用階段。
理貨人員操作件雜貨理貨系統
2010年12月29日,廣州港南沙糧食通用碼頭2#、3#泊位正式建成投產,我司理貨業務正式進入南糧碼頭。南沙理貨站的成立預示著廣州外理主業戰略重心開始向南沙港區轉移。與此同時,黃埔、南沙、新港、新沙、廣州、蓮花山六大理貨片區形成。
2011年,集裝箱理箱系統的研發應用,以及PDA、手持終端、筆記本電腦等現代化理貨設備的引入,使集裝箱的理貨效率和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公司針對集裝箱理貨業務,重點開展了“手持圖形化”研發項目。
手持終端作業場景
2019年,集裝箱智能理貨技術終于落地,首次在黃埔理貨部試點運行,取得了鮮明的成效!集裝箱智能理貨技術打破了傳統理貨行業理貨員“站位盯箱、日曬雨淋、嚴寒酷暑”的人海戰術,開創了理貨行業智能理貨先河,促使理貨行業從“人員密集型”向“技術先進型”轉型升級。
黃埔智能理貨系統
2020年9月,黃埔門座式集裝箱智能理貨全覆蓋通過驗收并實現常態化應用,使廣州港成為國內首個全面應用門座式起重機集裝箱智能理貨技術的港口。
2021年,南沙集裝箱智能理貨中心建成。經過近8年的研究,歷經視頻理貨、OCR識別理貨到目前的AI+OCR識別理貨等幾個階段,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在黃埔、南沙二期和南沙三期集裝箱智能理貨已實現常態化應用,一線人力資源優化率近50%!理貨員真正的從現場“站位盯箱”“日曬雨淋”的碼頭前沿搬到環境優美的智能理貨中心工作,讓理貨服務真正從一支筆一張紙走向智能化時代!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理貨員不用登輪,通過智能理貨技術就能直接在智能理貨中心理貨作業,能有效切斷登輪作業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目前,集裝箱箱號、Bay位、拖車號、車載位等識別率均達到99%以上,處于整個理貨行業集裝智能理貨技術領先水平。
南沙集裝箱智能理貨中心
2021年,南沙企業文化長廊建成落實,企業文化長廊分為黨建引領、公司發展、筑夢啟航、職工攝影和實物展示五大篇章,集中展示了外輪理貨六十年發展歷程。
企業文化長廊照片
2021年,以智能理貨研發團隊為基礎的創新工作室繼獲得廣東省總工會命名授牌后,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成員單位,公司也獲評為廣東省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三年累計可減免稅收近1000萬元。
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成員單位
六十年間,一代代外理人奮戰拼搏,砥礪前行,用自強不息的創新意識和進取向上的奮進品質,積極迎接市場競爭和技術變革的挑戰,書寫了一幅幅壯美華章。展望未來,我們將會繼續努力,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將公司打造成為黨建引領、創新驅動、科技支撐、多元發展、服務優質、本質安全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為全面服務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而奮斗!
黨工部 張欣